沿着先行者的足跡
今年下半年,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暨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新疆師範大學黃文弼中心聯合組織北京大學、新疆師範大學、中國社科院、南開大學和日本東洋大學等高校和科研單位的10餘名師生,沿着當年“中國西北科學考查團”的足跡,花費一週的時間重走內蒙古阿拉善盟及周邊地段,全程約4500公里。
中國西北科學考查團是以北京大學爲核心的中國學術團體協會呼籲成立的,爲中國近代第一個由中外科學工作者平等合作組成的學術科考團體。首批中方科考團員有徐炳昶、袁復禮、黃文弼、丁道衡、詹蕃勳、龔元忠、李憲之、劉衍淮、崔鶴峰、馬葉謙等。科考團的成立,標誌着中國學術界的覺醒,結束了任由外國人隨意拿走我國大批珍貴文物的屈辱歷史。
下架民进党 王金平挺侯柯配
1927年5月9日,科考團從北京西直門火車站出發前往包頭,開啓征程。在接下來的8年間,他們走進乾旱貧瘠的大西北,足跡遍佈廣袤的內蒙古、甘肅和新疆,涉及面積約460萬平方公里。科考涵蓋考古、氣象觀測、地理與測繪、地質古生物調查等領域,取得了震驚世界的科研成果,堪稱人類科學探查史上的一個壯舉。
首次西北科考至今已近百年,當年的先行者都已離世,記載着他們考察日誌的紙張早已泛黃。然而,他們的不朽事蹟一直被人們講述、追憶。在他們開闢的西北科考之路上,後來者仍在前行,延續他們的事業,感受他們的艱辛與成就。
长安UNI-T综合优惠0.8万 现车充足
黑城遺址
“千里荒漠中形成了一片綠洲”
爲了擴大勘察範圍,中國西北科學考查團在出發不久後即分爲三路,包括大部隊、南線分隊和北線分隊。1927年9月,大部隊抵達內蒙古額濟納旗。
他們在這裡紮營居住了一個多月,進行重點科學考察,補給食物和生活用品,爲下一步進入新疆做好準備。
9月26日,他們來到黑城遺址。科考團中方團長徐炳昶在《西遊日記》中,詳細記錄了當天的情況:“天甚熱。到時兩點剛過,所帶的水已經喝完,還是非常渴。黑城爲一正方土城,東西、南北各半里餘,垣堞大體完整。”
黑城始建於公元9世紀西夏時期,位於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東南22公里的荒漠上,屬於居延文明的一部分,一度成爲西夏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現存城牆爲元代擴築而成,是古絲綢之路北線上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遺址,蔚爲壯觀。
大古铸铁双双锅勇夺精品奖
奇特的是,西夏和元代兩座城址先後疊壓在一起,城內埋藏着豐富的珍貴文書,出土了大量書籍和其他文物,涉及考古學、歷史學、語言文字學,以及文學、藝術、宗教、民族、交通、農業、紡織等方面。
在黑城遺址的荒野,大風吹起沙粒,時不時地打在臉上。
修复种植地 弥合邻里情
“對中國西北科學考查團來說,前往黑城遺址的路是比較好走的。當年,他們雖然沒有在這裡進行長時間考古發掘,但也做了一些勘察。”新疆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暨黃文弼中心副主任吳華峰說。
這次重走之路的策劃者之一、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後徐維焱說:“因爲黑河,額濟納旗有了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千里荒漠中形成了一片綠洲。但在新疆哈密以西,當年其他的成員就沒有這樣幸運了,很多時候,他們要準備好幾天的水源,才能往下一個點走。”
曾對黃文弼科考地圖做過分析的日本東洋大學文學部史學科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高級訪問學者西村陽子說:“黑河的走向,從西南流向東北。過去黑河從黑城的西邊向北方流淌,終年不息。現在因爲河流改道的原因,黑城周邊已經沒有水了。”
不讓額濟納綠洲和居延海成爲第二個羅布泊,是這個時代的使命。
馬印泰浮式平板玻璃 22日起課徵反傾銷稅
蔥都爾氣象站
“有一種感同身受的體驗”
1927年9月28日,大部隊到達額濟納河畔,氣象組在蔥都爾一個山包上設立了第一座氣象站。在這裡,他們首次系統採集到了額濟納地區氣象資料。
社区小食堂 服务大民生(消费视窗・完善社区服务 提升生活品质)
“科考團考察了很多山包,最後決定把氣象站紮營在蔥都爾。這裡取水方便,生活條件相對好一些。”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朱玉麒說。
大部隊與當地人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當時的阿拉善王子還到蔥都爾氣象站做過記錄工作。“從他們的探險日記中看,可以說是一抹亮色,留下了不少珍貴的照片。他們拉着橫幅,佈置彩旗,準備菜餚,還平整出一片土地,組織了體育比賽,分成兩隊,跳遠、跑步、拔河,比賽結束後,大家在篝火邊唱歌跳舞,度過了非常快樂的一天。”朱玉麒補充道。
LOST失踪者
時至今日,前往蔥都爾氣象站的路途仍不輕鬆,車輪常會深陷在戈壁的流沙裡。大家只能下車,頂着烈日,深一腳淺一腳地徒步在茫茫沙漠戈壁中,直到遠遠望見一座孤零零的敖包,小心翼翼地走過一片淤泥地,纔來到當年的氣象站。
“蔥都爾氣象站的敖包,是當年科考團員的精神寄託。氣象工作枯燥且冗長,每天要量表、看錶、記錄,做完這些,還有大把的空閒時間。在這個杳無人煙的地方,他們常常會登上敖包,或眺望遠方,或談天說地。對他們來說,這是一種精神的休整。”徐維焱感慨地說。
“科考團員留下的日記比較詳細。此次我們來到蔥都爾氣象站,雖然現在的生態、地貌有些改變,但站在敖包旁,眼望額濟納河,走在居延海邊,就覺得日記裡的那些記載更鮮活了。”新疆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暨黃文弼中心講師徐玉娟直言有一種感同身受的體驗。
“此情此景,很難不心生感慨。我彷彿看到了當年還是小夥子的馬葉謙,白天在太陽暴曬下做記錄,晚上借昏暗的燈光給母親寫家書。”新疆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暨西域文史研究中心副教授劉長星提到的馬葉謙當年只有26歲,卻不幸犧牲在此。在敖包前,朱玉麒帶領大家祭奠馬葉謙,向這位把生命定格於此的先輩,表達敬意與緬懷。
蓝白政党协商马见证!吴子嘉惊爆:合作只有1种可能
三角城
“中國現存最早的古城之一”
“11月13日遭遇沙塵暴,驟然天昏地暗,飛沙走石,帳篷內到處鋪了一層沙,在帳篷內吃飯,沙土仍積飯上若干厚。”徐炳昶在《西遊日記》中寫道。96年前,西北科考團所經過的地方,大部分是人煙稀少的地區或無人區,沿途的衆多地點沒有準確地名甚至無名,行進中沒有任何現代化交通工具和道路,只能靠駱駝隊運輸,科考團員風餐露宿,跋涉千里,歷經嚴寒、酷暑、狂風、暴雨、沙塵暴,以及缺水、缺糧的考驗。
1927年7月4日,袁復禮帶領的南線分隊便是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艱難前行。南線分隊有成員詹蕃勳、龔元忠,採集員白萬玉,3名工人,還有駱駝15匹。10月中旬,他們到達甘肅民勤。
民勤縣地處石羊河流域下游,是河西走廊上一塊被沙漠三面包圍的重要綠洲,南接武威,是沙井文化的最初發現地。
民勤縣有個三角城遺址,位於巴丹吉林沙漠東緣、紅沙樑鄉西部,距縣城55公里,始建於西漢,是民勤境內漢長城的最西點,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
杭州30亿量化跑路?多层嵌套下的私募造假悬案
在甘肅,還有個叫三角城的地方。比如位於金昌市金川區雙灣鎮的三角城遺址,面積約430萬平方米,是一個集西周至春秋時期城址、墓葬羣以及房址、窖穴、祭祀坑爲一體的大型遺址,對深入研究沙井文化內涵、河西走廊史前文化以及先秦時期西北少數民族史,具有較高學術價值。
這兩個三角城,袁復禮先後都來過,並進行了發掘和考察。
“這次重走考察之路,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這兩個三角城。金昌三角城是月氏人建造的,遠離中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城之一,與中原古城完全不一樣,非常罕見。民勤三角城是涼州北邊一個重要的軍事基地,唐代在附近設立白亭軍。這兩座古城在史料中鮮有記載,一般也很難到這裡實地考察。”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沈琛說。
全民調吵翻天 綠在等破局
“這次是我們第六次重走中國西北科考團之路。除了當年大部隊的去程路線,還依據袁復禮南線分隊的路線,實地瞭解他們如何穿越沙漠,如何行走在民勤的河西走廊上。如果不實地重走,就很難理解袁復禮當時是怎麼考慮的。這次實地重走,證明袁復禮考察線路選得非常準確。這確實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一條要道,也是遊牧和農耕之間的分界地帶。”朱玉麒總結道。
宠妻无度:首席少帝请矜持 小说
(記者 計亞男)